复合镀膜系统制备的掺钛Ta-C薄膜的微结构、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
编号:1258 稿件编号:579 访问权限:仅限参会人 更新:2023-04-09 20:59:07 浏览:475次 张贴报告

报告开始:2023年04月23日 11:15 (Asia/Shanghai)

报告时间:5min

所在会议:[SH] POSTER [SHOW] POSTER

暂无文件

摘要
四面体非晶碳(ta-C)薄膜是一种性能十分接近金刚石的类金刚石薄膜,具有极高的硬度和弹性模量、摩擦系数低、耐磨能力强等优势,在对减摩抗磨性能要求较高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,如汽车制造、轴承制造、刀具涂层、微电子等。然而ta-C薄膜也存在残余应力较高、膜基结合强度低和抗冲击韧性不足等缺陷,限制了其在各类领域的应用。
金属元素掺杂改性是一种能有效改善碳基薄膜综合性能的方法。本文利用磁过滤电弧离子镀技术沉积ta-C薄膜,并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将强碳化物形成元素Ti添加进ta-C薄膜中进行掺杂改性,通过调节Ti靶材上的磁控电流来控制Ti元素含量,从而获得Ti含量不同的ta-C薄膜样品。对掺杂后的薄膜进行Raman、XPS、SEM、TEM分析以及薄膜残余应力、硬度、摩擦磨损的测试,研究Ti的掺杂对ta-C薄膜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,得到如下主要结论:
随Ti靶功率从0 A增加至2 A,薄膜中Ti掺杂含量由0 at. %增加至19.9 at. %。ta-C及Ti掺杂ta-C薄膜结构均致密,纯ta-C薄膜为无序排列的玻璃态非晶结构;少量Ti掺杂,薄膜维持非晶结构,Ti元素主要以固溶的形式嵌入非晶碳基质网格内或是空隙中;Ti含量升至5.5 at. %时,开始出现TiC相;继续增加Ti含量,形成TiC纳米颗粒镶嵌于碳矩阵网络内的纳米复合结构,薄膜逐渐从非晶结构向纳米晶-非晶复合结构转变。Raman及XPS结果显示:薄膜中的Ti主要与C和杂质O成键;Ti的添加促进薄膜石墨化,且随Ti含量增加薄膜sp3键含量逐渐降低。
未掺杂Ti元素的ta-C薄膜内部存在较高残余压应力,达到-8.7 GPa。随Ti含量增加,薄膜残余应力逐渐降低,最小为-3.8 Gpa,说明Ti元素掺杂释放了薄膜的残余应力。薄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总体上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,原因是掺杂少量的Ti元素后,薄膜内应力降低并开始石墨化,sp3键含量降低,硬度也随之降低;随着Ti含量的进一步增加,生成了较硬的TiC相纳米颗粒,并形成了纳米晶-非晶复合结构,进而提高了薄膜硬度。此外,通过薄膜的划痕形貌获得薄膜结合力临界载荷Lc2,结果表明Ti元素掺杂显著提高了ta-C薄膜的膜基结合强度。
少量Ti的掺杂可有效改善ta-C薄膜常温及高温摩擦磨损性能。在Ti含量为5.5 at. %时,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最低,常温下摩擦系数为0.09,磨损率为3.6 mm3 ·10-8/Nm,400 ℃下摩擦系数为0.25,磨损率为22.5 mm3·10-8/Nm,说明掺杂少量Ti元素能显著改善ta-C薄膜的摩擦磨损性能。
 
关键字
ta-C薄膜;Ti金属掺杂;微观结构;机械性能;摩擦性能
报告人
程阳
安徽工业大学现代表界面工程研究中心

稿件作者
程阳 安徽工业大学现代表界面工程研究中心
蔡辉 安徽工业大学现代表界面工程研究中心
张腾飞 安徽工业大学现代表界面工程研究中心
丁继成 安徽工业大学现代表界面工程研究中心
发表评论
验证码 看不清楚,更换一张
全部评论
登录 注册缴费 提交稿件 酒店预订